把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
今年9月10日,是第35個教師節,道一聲——節日快樂,老師辛苦了。
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,是孩子們成長路上的築夢人。于學生而言,老師是其成長路上錘煉品格、學習知識的引路人;于老師而言,得天下英才而育之,實為人生大樂。
人們常說,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。數據顯示,全國現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3.83萬人,比1985年的931.9萬人增長79%。數據的背後,是國家對于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,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需要。
我們的文化傳統裡,尊師重教一直都有,古代有“弟子事師,敬同于父”的理念,《師說》中也有“師者,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”的诠釋。
三尺講台,三千桃李;十年樹木,十萬棟梁。理想的社會圖景,是教師揮灑青春、踐行使命在三尺講台,用知識和良知哺育學生,而學生和社會則回饋以基本的物質待遇、尊重和信任,用“親其師而信其道”的态度報答師恩。
教育本身是純粹的,是公平、正義的事業。“公與平者,即國之基址也。”但我們也應看到,一些貧困地區的教育資源仍然匮乏,基礎教育設施仍舊薄弱,教育公平的進程仍然任重道遠。同時,我們也能夠清晰窺見,日複一日在貧困山區紮根的老師們,是這個時代的“脊梁”,一個人托起一群人的教育夢,相關部門應當傾盡全力為他們保駕護航。
從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張麗莉老師在危急時刻推開學生,自己碾在車下,失去了雙腿,卻給孩子插上翅膀,到紮根“麻風村”落松地31年,甘願做村子裡孩子們領路人的農加貴;從在大山深處堅守36年,教育兩代人的支月英,到“以背為橋”背學生渡河上學,堅守南溪村做留守兒童老師的龐家奎。我們有更多的老師走向基層,也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工資待遇保障制度、完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、健全國家教師榮譽制度等,讓老師有奔頭、有地位、有榮譽感。
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,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,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,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、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,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前進方向,對教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。
“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主力軍,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‘夢之隊’的築夢人。”教育是國家大計,發展教育事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需要不斷付出努力,需要從政策、資金、人力、物力等方面不斷增加投入,把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,讓我們的人民教師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轉自中青網時評